Intel INTC 逆风翻盘还是加速衰退

还记得大学刚毕业那时候找工作,英特尔可是神一般的存在,当时有幸参观了他在北京的办公室,觉得挺高大上。谁会想到 10 几年后,这家罗伯特·诺伊斯(Robert Noyce)和戈登·摩尔(Gordon Moore)于1968年7月创立的公司会内忧外患,八面楚歌呢?
历史
让 gpt 查了一下,Intel 历史上也不是一帆风顺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,公司面临着来自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在DRAM市场的激烈竞争,其市场份额从1974年的82.9%暴跌至1984年的1.3%。在时任总裁安迪·格鲁夫(Andy Grove)的领导下,英特尔做出了一个极具远见且充满痛苦的决定:退出存储器市场,将公司的未来完全押注在微处理器上。这一“要么成功,要么失败”的战略转型,被证明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关键的决策之一。
后面赶上了 IBM PC,微软的 Wintel联盟,到90 年代,Intel Inside 品牌达到顶峰。后来在制造工艺上的严重失误和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,英特尔在AI、GPU和高端制程领域被AMD、Nvidia、TSMC等对手赶超:
- 市场份额持续被AMD蚕食,服务器CPU份额跌至60%以下
- AI与高性能计算领域被Nvidia甩开
- 新工艺(如10nm、7nm)屡次延期,制程落后于TSMC和三星
- 财报显示净利润大幅下滑,2024年全年亏损高达187亿美元
- 股价较高点回撤超60%,投资者信心受损
直到 2021 年,时任CEO帕特·基辛格(Pat Gelsinger)宣布了IDM 2.0 (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)战略,旨在重振公司的技术领导地位和制造业实力。从此 Intel 业务分成两大板块,Intel Products 和 Intel Foundry。
老牌的英特尔产品业务 Intel Products 仍然是公司的利润来源, 2025Q1 在117亿美元的收入上创造了29亿美元的营业利润。这清楚地表明,虽然市场份额在下滑,英特尔的芯片设计能力本身仍然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。
英特尔代工业务 Intel Foundry 是公司目前巨大的财务负担。该部门在2023财年录得70亿美元的营业亏损,2022财年亏损52亿美元。2025年第一季度,该部门在47亿美元的收入(绝大部分为内部收入)基础上,录得23亿美元的营业亏损。这些巨额亏损主要源于为实现“四年五个节点”目标而进行的庞大研发投入、昂贵EUV光刻设备的折旧和启动成本,以及过去在技术决策上的失误(如延迟采用EUV技术)所导致的成本结构劣势。
在2025年,Intel开始大刀阔斧改革:
- 新任CEO Lip-Bu Tan上任,聚焦成本优化与组织精简,计划裁员20%
- 加快18A工艺推进,2026年将推出Diamond Rapids(服务器)、Panther Lake(笔记本)、Nova Lake(桌面)等新产品
- 积极寻求美国政府政策支持,强化本土制造
机会和风险
Intel 翻身的机会,逆风翻盘
- 18A工艺如能顺利量产,将大幅提升Intel产品竞争力
- 先进的封装技术: 利用其在EMIB(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)和Foveros(3D堆叠)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,为客户提供将不同芯片(chiplets)集成为一个高性能“系统级芯片”(System of Chips)的能力
- AI PC市场的兴起,为英特尔提供了一个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增长催化剂。这是一个即将爆发的巨大市场。
- 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,Intel 能否成为战略性国家资产。Trump 美国政策倾斜、关税保护为Intel本土市场提供护城河。虽然他对 CHIPS 法案持否定态度,但整体上会用关税等,税收等手段扶持本土制造
- 当前股价处于历史低位,估值具备吸引力。PB 不到 1.0,是半导体企业里面最低的,MU 是 2.5, AMD 是 4.0, NVDA 高于 40. 反应了投资者对 Intel 盈利能力的极其悲观态度。
Intel 风险,是否会加速衰落
- 执行力堪忧,18A工艺量产存在不确定性,历史上工艺延期频发
- 全球市场份额持续被AMD、Nvidia蚕食,AI领域落后明显,Intel Foundry 被 TSMC 力压
- 虽然估值低位,但是价值陷阱。持续崩溃的毛利率、巨额的现金消耗和沉重的债务负担,描绘的是一家深陷困境的公司。高库存与需求疲软,短期盈利承压。
- 美国政策存在变数,特不靠谱从来就不代表确定性,地缘风险与供应链挑战加剧
如何对待
Intel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关口,有机遇,但曾经越辉煌的大船转型的包袱就越重,新的领导者有没有魄力和眼光抓住机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关键。
听木的思考,作为一个半导体制造公司作为美国的战略性资产,下面有底部。同时 Intel Foundry 和 AI PC 是个期权,如果新 CEO 能够改革成功,弹性会很大,风险收益比目前看还可以,适合分批建仓,观察各种催化剂的进展。
你,会怎样下注?
免责声明
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股票投资存在风险,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独立做出投资决策。本文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Member discussion